UTWHLOEKKSUVRDLHZQRCQSZXPVIIWAGUEUGPCPVS
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 2013年1月22日 19:46
大腸癌已高居國內癌症發生率第1位、死亡率第3位。醫師指出,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,藉由定期篩檢,可早期發現治療;由於腸 鏡檢查前一天,需喝大量清腸藥水,但民眾常會吃了不該吃的食物,影響篩檢效果,目前奇美醫學中心推行專用代餐,並延後服藥,發現檢查時腸道較乾淨,可減少 常跑廁所的困擾,更可發現較多的瘜肉與病變部位,臨床效果不錯。
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張晉民表示,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,大腸息肉的發生率為年紀愈大、發生率愈高。據統計,50歲時 盛行率是20%至30%、70歲時為50%以上,而且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故若在檢查前能確實作好腸道準備,可降低漏診率及提升息肉發現的機率。
依據國民健康局資料,50至69歲的國人,在2年內曾接受過大腸癌篩檢者只有10%,遠低於美國的50%。目前的大腸鏡檢查採無痛式居多,但比較困擾的是,民眾在接受檢查前一天就要喝大量清腸藥水,而且只能吃無渣流質食物,不僅餓肚子還頻跑廁所,影響白天作息。
醫師強調,大腸癌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,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,存活率可高達90%以上。奇美醫學中心去年8月起,連續4個月,總計有278位患 者,推行專用代餐及改變服藥時間,接受檢查前一天,早餐可吃白吐司、果汁等簡單飲食,中午起至傍晚5時食用3次專用代餐,晚上6時及檢查當日早上4時各喝 一次清腸藥水,讓民眾接受度提高許多。
奇美醫學中心就改變方式前後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,發現改變後篩檢出的瘜肉數量,由平均每人1.26顆增加為1.31顆;息肉長度小於0.4公分的比 例,由48.2%增加至63.6%。研究發現,喝清腸藥時間的改變,及搭配正確的飲食控制,確實可更完整發現較多瘜肉與病變的部位。



GNHAOZYMDMFHUHMJTRCNZWUZIPAUZLIXYOYBFZPU
arrow
arrow

    phadmn10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